狸猫中文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狸猫中文网 > 穿越古代风生水起 > 第八十八章 第二根牵灵丝

第八十八章 第二根牵灵丝


陶大四十来岁,面庞黑红黑红的,相比陶二更木讷内向一些,但做事却非常踏实。
上次江一舟买来碳石后,便让他们尝试着把碳石加入到窑炉中,或许能提高炉子的温度。
对于普通的小作坊而言,试错是需要成本的,且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。
但江一舟现在并不靠陶器作坊赚钱,她要的就是技术革新。
最好是不依赖她的兑换系统,让大家自个儿去钻研,自己摸索出来,这些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骨干。
至于消耗多少本钱,有她兜着就是。
这些工人大多在陶器作坊干了多年,却一直不温不火。
现在看到水泥作坊的人竟然能到腾出那么厉害的玩意儿,受到家主重视,工资也比他们多出一倍不止。
还有庄子上的某某,当年还不如自己呢,结果人家现在也成了管事……
于是乎,大家的斗志也被激发了出来。
既然家主说了这碳石能提高温度,并且所有材料成本人工时间都不计,就让他们放手去干。
那还犹豫个啥?撸起袖子加油干啊。
经过无数次试验,这些日子还真被他们摸索出来了烧瓷的方法。
江一舟看了下系统里的烧瓷工艺,一千功德,也就是说,陶器作坊还真帮她节省了一千功德。
至于之前的试错成本……能用银子衡量的都不叫事儿!
江一舟当即把原来的陶器作坊,改为陶瓷作坊。
并且再起两座窑炉,专门用来烧砖烧瓦,另一个专门烧制陶瓷。
江一舟让人叫来陶大哥,把画的几张陶瓷瓶的样子交给他。
“你看看这种瓶子能做不?”
陶大拿在手里认真看了看,瓮声瓮气地说:“家主是要烧制花瓶?”
江一舟:“你现在做一批出来看看,上面画点花卉山石,比如梅兰竹菊什么就更好了。”
陶大想了想,“我去试试看。”然后拿着图纸走了。
另一边,江一舟把秋菊单独弄出来,成立一个酿酒作坊,专管酿酒。
和水泥作坊一样,不仅独立的小院,周围建围墙,派人全天巡逻。
酒这玩意儿,即便放在她的本体世界里,也是仅次于烟草的暴力行业,必须抓在自己手中。
所以,江一舟毫不犹豫地从系统中兑换了一根牵灵丝,没入到秋菊的眉心中。
如此,她总共从系统中兑换了两根牵灵丝,一个用在陶二身上,控制水泥的生产。
另一个便是秋菊,掌控酿酒……
至于这白酒的销路,江一舟完全不用担心。
当然她想要针对的人群并不是普通人,而是直接面向那些有钱的富贵阶层。
既如此,那这白酒的包装就必须要上档次才行。
……江一舟把这些安排下去后,开始清点这一年的收支库存。
这一年看似地里出产了很多,整得热闹非常,实际上也只是勉强实现收支平衡而已。
小麦收获的第一桶金很快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:每天都雇佣大量人力搞基础建设,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不小的费用。
收获的玉米则直接转化为田庄的版图,近期收获的木薯,萝卜白菜,总共加起来五千多两银子。
但除掉成本开销,各种建设投入,购买家禽家畜,雇佣更多人员,包括后来安置大量与田庄签订租地协议的人。
所以最后落到兜里就只有不到一千两。
而现在,江一舟库房里存了将近八千两的银票,一千多两的现银!
那多出来的八千两都是水泥作坊贡献的。
已经扩大到四个研磨间,每天出产三千斤左右,按照每斤二十文计算,那就是六十两,一个月一千八百两。到现在刚好五个月左右。贺大人还是非常讲信用的,采购水泥的钱每月一结。
江一舟觉得水泥作坊的产量还能再提升一下,真正卡脖子的还是出在研磨环节,每天八台水力石磨不间断地研磨,可速度仍旧太慢,而且对磨盘的损耗极大,几乎隔十来天就必须修复盘面。
所以还得锻造真正的研磨机才行。
研磨机的原理图并不贵,只几百功德就能兑换。
难的是制造这些符合研磨机工艺要求的钢材……福松镇没有这样的铁匠,廖七说江安县那边似乎有一户铁匠,打的刀具非常坚硬耐用。
她打算等这边田庄的事情顺一顺,到时候去外面走走,再找一些匠人回来。
大年二十八,江一舟拿出一千两银子,五千斤粮食给庄子上下发赏银。
这一年,云山田庄所有人都过了一个温饱之年。
特别是那些从其他地主乡绅脱离,投奔田庄的佃农长工们,他们也终于踏实了,庆幸当初选择是对的。
他们把在云山田庄的好处传播出去,让更多的佃农长工开始动摇。
如此,让那些习惯盘剥压榨的地主老爷们也不由得开始慌了——若是这些长工都跑去云山田庄了,那他们的地谁来种?
之前跑过去那么多人,他们觉得云山田庄肯定要不了,到时候那些泥腿子还是要回来。
现在的结果是,云山田庄不仅把那些人全部收留,还给银子给吃食给房子……
这一年,他们第一次过得不安稳。
当他们深思熟虑,不得不向前来谈条件的长工妥些时,这些长工竟然要求他们的租子必须和云山田庄的一样——三成。
地主老爷们一听,三成?从来就没这么低的租子!
再说,他们收三成的租子,然后要给朝廷交一成的粮税,岂不是自己只有两成的收入?这怎么能行。
实际上云山这边粮食高产,但因为还没有正式扩大到其他地区,所以粮税的收成等级划分仍旧按照之前的收成。一亩地几十斤粮。
但在一贯拿大头的地主老爷们很显然不满足于此,坚持要六成的租子,最低五成。如此,他们也比以前降低了许多。再加上这些高产作物,已经大大便宜那些泥腿子了。
年关刚过,更多的佃农长工前来投奔云山田庄。
此刻,江一舟听着韦稞从老宅那边带回来的消息——宁建仁要从泽州回来了。
加上齐皓暗中送来的情报,她打算明天回去,将老宅的事情彻底解决掉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